汽车行业“合资自主”不是最终出路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公司首个合资自主品牌宝骏的第一款车型宝骏630。与此同时,广汽也发布了合资自主品牌理念S1。我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兴起的合资自主品牌模式,正式有了第一波产品。然而,我国汽车工业1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合资自主品牌不是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出路。不断的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与品牌营销能力,发展真正的自主品牌并与合资品牌并行的模式才是我国汽车业现实且可行的发展之路。
目前国内车企的“自主品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由国内车企自己独立打造而成,比如吉利、长安等,也包括通过收购海外破产企业消化其技术而成,比如上汽的荣威和MG。另一种则是国内车企与外资方合资,以双方各出资50%而形成的品牌,即合资自主品牌,如上海通用、长安等。这种模式在诞生之初,就在业内引发争议。
首先,国内车企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目的,主要还是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共享合资企业的平台和技术,通过建立一个联合开发载体,用市场来换取技术。然而,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成熟、不现实的。
目前遍地开花的汽车合资品牌企业中,外资方大都掌握实质性的最后决策权。当前外资方各主要品牌的产品线都比较完善,在获取有限收益的前提下,外资方没有动力去培养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事实上,近年来外资方对于技术输出的控制不但没有放松,反而一直在收紧。与外资方合资超过1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能得到的已经都得到,得不到的再过10年也无法得到。
其次,在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打造新品牌的财务成本与风险成本明显加大。目前,汽车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发展,随着竞争压力的有增无减,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随之下降。打造一个新品牌的研发与市场拓展投入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而最终收益还得与外方分享。
另一方面,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且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国内车企壮大真正的自主品牌也具备一定的基础。虽然一直面临外资品牌的持续竞争压力,自主品牌仍不乏成功之作,比如一汽集团的奔腾轿车,以及做皮卡起家的长城汽车等,近年来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进步都很明显。国内自主品牌目前也已占据1/3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
目前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大部分企业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汽车行业作为充分竞争的一个市场,面对惨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市场的理性预期以及自身能力优势的前提下。在汽车业回归平稳增长之时,也正是行业重新思考未来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时点。 |